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温氏股份温志芬:稳健发展畜禽养殖主业,探索“双转型”促循环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并对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超过50%、吸纳全省就业人口超过60%,成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新时代新要求,广东民企将如何进一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如何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聚焦广东代表性民营企业,深度对话“新粤商”,重磅推出《广东民企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媒体系列报道》。

  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畜禽养殖企业逐渐从农牧业过渡到食品加工行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是一个典型代表。凭借着近40年的畜禽养殖积累,温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农牧业上市企业,温氏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方向?温氏探索的“公司+农户”模式经历了怎样的迭代升级?温氏非常看重的产学研合作已进行了30年,这一过程带来哪些成果,积累了怎样的经验?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围绕这些问题专访了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

  在他看来,温氏今年将迎来“V型”反转,发展前景向好,温氏重视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眼光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支撑,更新迭代的“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为新增产能提供保障,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助力产能提质增效,温氏也将在稳健发展好养殖主业的同时推进向食品加工行业的转型,挖掘市场潜力,发力冷鲜和预制菜产品。

  企业实现“V型”反转

  南方财经:目前温氏的生产经营情况怎么样?

  温志芬:温氏从创立到现在已经39年了,近40年的发展,我们一直比较顺利,最早创业的时候,我们每年几乎以百分百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我们还是保持了10%-15%的增长速度。

  近几年,公司出现了比较大的业绩波动,但在这个过程中迅速调整自己,特别是调整防疫措施,进行技术研发,总体来看取得的效果比较好。

  经过非常大的波动后,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实现“V型”反转。现在公司已经从谷底已经爬起来了,上个季度我们已经实现比较好的利润,我们也相信在第四季度业绩会持续好转,公司重新回到比较好的状态。

  南方财经:2018年非洲猪瘟对猪养殖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实现“V型”反转?

  温志芬:公司的内控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优化内控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我们企业管理当中,在最困难的时候,提出了信仰、信念、信心,激励员工一起克服困难。

  生产方面,非洲猪瘟在国内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整个养猪行业基本上没有哪家企业能够特别有方法应对。我们是头部企业,就要总结出温氏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通过系列的总结提升,现在我们防非洲猪瘟的能力已经大幅加强,有98%以上的把握能够防控住非洲猪瘟。

  强经营方面,主要在挖掘潜力,我们通过分析市场行情,研判原料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时捕捉市场机会,在阶段性原材料跌价的时候提前锁定,进行大规模的采购,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下来。我们现在饲料成本3400多块钱一吨,很多其他的养殖企业已经是达到3600、3700块钱一吨的饲料了,所以我们公司在这块也很有优势。

  模式迭代助力经济稳增长

  南方财经:温氏最初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如今又迭代成“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是如何变化的?

  温志芬:1983年创办簕竹鸡场的时候,当时是自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1986年,我们自己的生产场不够用了,就把一些鸡苗、饲料发给农民来进行养殖,我们帮代销一些鸡的产品。

  1989年,我们明确办企业不能让农民吃亏,就保价回收,农民只负责养鸡,销售、盈亏是企业的事情,养好鸡一定有钱赚,当时采用了叫紧密型“公司+农户”的模式,一直维持到现在,这一模式很符合国内农业、农民的实际情况。从当时的几十户的养鸡户,最多时候发展到5万多户的养殖户,从养鸡扩展到养猪、养鸭,农民愿意跟我们一起合作,现在农户还在增加中。

  紧密型的“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到现在,也要迭代升级,农民单家独户的养殖涉及土地、环保、规划等问题,国内畜牧业生产也要创新发展,我们提出了“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我们跟地方政府一起探讨,在一个饲养区拿一块100-200亩的土地,地方政府统一进行规划建设,租给我们使用,然后组织农民按我们的流程、方法进行养殖。通过模式更新,我们新增的产能就会有比较大的保障,也为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方向。

  南方财经:畜禽养殖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对国家稳经济大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温志芬:近40年,我们公司深耕农牧业,对这个行业体会特别深。作为农牧行业,特别是畜牧行业来说,我们给消费者提供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鸡、猪的动物蛋白已经占了畜牧业动物蛋白80%-85%的比例,我们公司很愿意深耕这个行业,造福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美味、成本较低的消费食品。

  畜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影响非常大,它在农业中的占比达30%-35%,是国家经济大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期猪肉的供应问题比较受关注,我们公司是国内头部的生猪供应企业,责任很大,一定要把猪的生产供应做好,今年公司生产的生猪大概是1800万头,明年可以达到2400万头,现在我们全力以赴恢复以及扩大生产,保证畜牧产品的供应。

  南方财经:温氏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

  温志芬:我们产学研合作在农业企业中是一个标杆,我们跟华南农大合作始于1992年第四季度,当时我们公司仅仅是一个养鸡场,如今合作已经30年了。

  当时我们公司负责人基于发展需要,愿意以技术入股条件邀请华南农大当时畜牧系专家进入我们企业来进行技术指导,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我们创业和发展在新兴县,当时离广州有8个小时的车程,引进外面的人才确实非常难,但我们跟华南农业大学进行紧密合作,从邀请专家来公司蹲点驻扎,后来再联系学校的大批专家,遇到问题就和学校沟通,整个校企合作非常成功。

  校企合作的成功首先在于生猪育种,目前温氏培育出的“华农温氏1号猪”和“温氏WS501猪”两个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是2005年以来我国唯一经国家审定的2个自主培育的高效瘦肉型猪新品种,育种体系为公司生产体系提供保障。

  南方财经:产学研带来的效益转化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

  温志芬:我们公司内部常说,育种是龙头的龙头。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加盟进来后,做的第一件工作是家禽育种,当时我们养鸡场没有自己的品种,而华南农大有育种的技术,调研了市场之后,专家提出做矮脚鸡的品种,这个品种在广东非常受欢迎,生产成本比其他鸡更低,但每只鸡可以多卖一块钱。鸡的育种技术引进之后,支撑我们持续2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个产品还是我们的主打产品。

  当时那个年代培育矮脚鸡,需要用到伴性遗传的技术,我们企业不会这个技术,但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可以,就把这个技术转到我们企业应用,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们公司有三个育种公司,分别进行猪、鸡、鸭的育种,相信今后我们的育种业务在支撑公司内部发展,以及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上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双转型”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南方财经:未来温氏发展有哪些转型方向?

  温志芬: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们希望实现两个转型升级。第一个是生产的转型升级,30年前建的猪场鸡场可能会逐渐淘汰,这些产能怎么在生产上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手工养殖逐渐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养殖,再过渡到数字化的养殖,我们现在推进这个工作。

  第二个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温氏40多年前是从养鸡开始的,近40年来绝大部分的业务还在养殖上,今年大概生产出12亿只家禽,可能会有1800万头猪的上市量,这些加起来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95%。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向食品工业方向转型升级,把养出的鸡、猪、鸭加工成鸡肉、猪肉、鸭肉,然后逐渐朝着预制菜方向发展。我们现在每年已有50亿左右的产值源于将活鸡、活猪、活鸭转变成冷鲜产品。

  我们认为温氏在广东省内应该做一个食品企业,今后的潜力更大,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产品能够通过活鸡、活猪、活鸭这个方式转到冷鲜,再从冷鲜转到我们的食品,这样进行转型升级。

  南方财经:数字化方面,温氏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探索?

  温志芬:在生产这块,我们的智能化首先是信息的管理。温氏早在90年代初已实行信息化管理,现在我们整套信息化水平在国内的农牧业,甚至大型工商企业中属于先进。

  下一阶段是走数字化、物联网方向,希望我们的生产现场跟信息系统实时对接,然后数据、监控就到位了。例如,我们利用数据化技术跟华为进行紧密型的技术合作,对生产现场进行监控,监控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浑浊度,还可以监控猪的体温、鸡群鸭群的叫声分贝值以判断活跃状态。在数字化转型这块,温氏逐渐加大力度探索,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整体基础比较好,未来也很有信心去做好这个工作。

  南方财经:温氏已经开展预制菜加工近20年,未来如何继续往下游延伸这一产业?

  温志芬:在预制菜方向,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进行探索,也有了“温氏佳味”这一子品牌。此前的探索,我们做了熟食鸡的研发,在香港卖得很好,下一阶段,我们希望做成国内餐饮企业的原料供应商,为餐馆、乡厨提供合适的原料。

  我们预制菜有三个中心,分别位于华南、华东、华中,目前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我们也希望生产出市民喜欢、价格较低、食品安全程度高的产品,我相信我们这块的业务会越做越大。

  目前温氏预制菜的产值大概是5-6亿元,但加上冷鲜的整体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还不到10%,比例确实不是特别高,但发展基础较好。我们公司提出了猪的屠宰“二八比例”,未来我们养出的猪应该20%是屠宰,并且逐步把它加工成可食用的预制菜,另外80%的猪是活体销售,鸡则是70%以活体销售,20%以冷鲜形式销售,10%以食品、预制菜方式销售,这是转型发展的方向,比例会动态调整。  

  温氏一直瞄着下游方向来发展,但也不能走得太快,因为总体上温氏是一个养殖企业,带动几万户的农户跟我们合作,和公司内部员工一起致富,首先要保证养殖业务稳健,有比较好的现金流,再去进行循环生产。在保证主业稳健发展后,我们会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食品领域。

  南方财经:如何把温氏做得更加稳健和长远,从战略布局方面,你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温志芬:我们提出了“千亿企业 百年温氏”这样的目标。“千亿企业”是说,温氏希望未来几年时间产值能够迅速提升到1000亿以上,这块我们非常有信心。

  所谓“百年温氏”,我们是希望温氏走得更加稳健,“百年”是一个形容词。具体来说,我们要控制好发展速度,不能因为我们在比较繁荣的发展期就忘记了风险,要在实时保持风险可控的速度上去发展,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百里长跑,慢慢跑到我们的终极目标。从业务角度来看,我们希望能够做成国际一流的农牧食品企业,经过不断努力,我们有可能靠近或者实现这个目标。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柳宁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11-0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