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高水平对外开放落下先手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落地,不仅标志着粤港澳深化合作提速迈入新阶段,也意味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落下先手棋。我们认为,两个方案都以合作区发展空间的循序务实开拓作为基础,有望在“一国两制”的核心制度框架下发挥香港和澳门的比较优势,在人口集中、业态多元的大湾区腹地形成以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实体为核心的产业闭环。展望未来,随着软硬基础设施保障的就位和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前沿、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政府市场良性互动的示范区、双循环发力的践行地。

  区位通达之利,粤港澳合作新模式将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继2019年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落地,标志着粤港澳深化合作提速迈入新阶段。“两个方案”都以合作区作为抓手,通过开拓发展空间和创新模式机制,有望打造以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中国全面开放新前沿。过去几年,中国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认为这个“更高水平”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不仅是“以我为主”的顺势之举,也是基于“亲诚惠容”的深层次全面合作和长期交往。展望未来四十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上移,离不开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在世界眼中,占据地利的珠三角天然就是开放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缩影,要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受益于全球化和资本流入,大湾区的作用难以替代。本次两个重要方案的提出为大湾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软硬两类基础设施保障,大湾区也有望借此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枢纽,进而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际资本有着持续吸引力,而最受青睐的消费升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主题借开放的东风将前沿腹地扩展至大湾区全域,并与绿色经济崛起、中概股回归等形成良性互动。

  转型升级之机,以开放促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做出“中国示范”。

  我们认为,未来高度整合的大湾区有望承担三重角色,不仅为区域增长注入新动力,更将进一步盘活改革开放新棋局,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第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示范区。在2018年香港资本市场改革优化了关于盈利、股权结构等关键上市标准后,允许新经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左侧上市融资,使金融支持从“锦上添花”转变为“雪中送炭”。以2019年为起点,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竞合相济有利于长期留住并培育好优质新经济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二,产业升级的领跑者。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知识红利”取代“人口红利”,关键在于以现代服务业为支点,撬动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在这些方面,香港和澳门作为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融合区域现有的人才、产业和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科创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在深、港、澳未来潜在的差异化资本市场功能加持下,大湾区有望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并通过模式和技术的外溢效应,拉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总体步伐。第三,共同富裕的践行地。从制度层面来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大湾区企业有望更加高效地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也令独角兽的成长红利反哺于本地居民。在此基础上,结合“跨境理财”等业务的广泛开展,本身就具备金融高起点优势的大湾区将有望为超过7000万人口全方位打通资产配置渠道,借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新潮流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湾区融合之时,“一国两制”仍然是港澳发展的核心制度基石。

  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和对接葡语系国家窗口,香港和澳门有着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在法制、服务、人才、合规等方面长期积累了较大优势。有鉴于此,国际投资者始终将港澳视作理解中国并投资中国的桥梁,且这种发源于全球性话语体系的“信任”并没有因为其经济和社会的暂时性波动而有所动摇。展望未来,“一国两制”的基础框架仍然是港澳发展的核心制度基石,这不仅保障了两地免受地缘政治杂音的扰动,进而在较长时期内得以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也明确了其与上海、海南等其他内地开放前沿之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我们认为,粤、港、澳三者形成有效分工的融合模式是两个“特区”真正转变成“湾区”的一部分,港澳从投资中国的“虚体”(金融为主)转变为投资中国的“实体”(全面融入),而其与全球接轨的规则体系和营商环境则辐射大湾区全域。融合后的大湾区经济金融高度开放,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一方面,门开得范围更大,开得时间更长,主体进出更自由;另一方面,门开得更加自如、更加稳妥,制度的规范保证了开放的顺畅。实现了上述场景,在众多海外人士眼中,粤港澳大湾区就会是参与分享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红利的首选地。

  疫情冲击之后,大湾区有望成为双循环发力的先行先试之地。

  从现实谋发展,新冠疫情非典型、非对称的冲击对于香港和澳门这样高度依赖服务业的经济体影响尤甚,除了金融、地产相对具有韧性外,旅游业、零售业等外向型服务业遭遇巨幅损失,行业差距也客观上放大了社会两极分化。受内外经济、金融、社会大环境的综合影响,香港资本市场亦整体呈现震荡态势,澳门产业单一的弱点更为凸显,这些都均需要时间消化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港澳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深度融合有望改善两地的经济基础,消解疫情“戾气”,也将深刻重塑长期固化的经济社会格局,加快更具实质意义的双向互联互通。从历史看未来,香港和澳门贸易、服务、金融业高度发达,还是中国与全球经济济结合部、文化交融点、人员流动枢纽,每一个特点都是两地过去成功的理由,也将成为今后更上一层楼的现实基础。2020年,“双循环”的提出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谋求长期发展动力转换和升维竞争优势的大战略。我们认为,新近出台的两份“方案”明确了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双循环互动示范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十四五”开始,中国元素将在港澳逐渐占据主导力量。长期来看,大湾区有望从单点迸发走向整体繁荣,真正成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经济、金融、科技高地。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 程实博士 王宇哲博士 张弘顼博士 高欣弘)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分析师撰写,研究报告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分析师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判断,不代表工商银行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报告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工商银行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工商银行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2021-09-14)
【关闭窗口】